首页

宝儿原创踩踏

时间:2025-05-24 19:31:06 作者:海口火山荔枝夏日市集登场 跨界融合注入消费新活力 浏览量:19201

  ■ 观察家

  评标专家理应成为市场和社会的“良心”,不能动辄被收买、自甘堕落。

  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贵州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一份文件显示,经相关纪检监察部门查实,该省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唐某某在参与都匀市5万亩稻-油轮作项目评标过程中,利用评标专家身份以权谋私,违规收受“好处费”50万元。现已被除名,并接受调查。相关部门也将对涉及近600万元的中标项目废标并重新招标。

  身为评标专家,却滥权谋利,大肆受贿,不仅断送了自己的专业生涯,也严重侵害了公平原则,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威胁项目质量安全,其被除名和调查,让人称快。

  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足见评标专家地位超然、身份独立,这是保证评标专业性、公正性的前提,也往往成为专家被围猎的理由。

  目前尚不清楚唐某某以权谋私的具体情形,仍有诸多疑点有待解开。其一,唐某某收受“好处费”被查,此事涉及的行贿企业,嗣后将做如何处置,似乎应该有一个说法。对在投标中动歪心思的企业,理应及时予以相应处罚,刹住不正之风。

  其二,评标过程保密性很强,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投标单位又是如何精准找到唐某某的?在这一事件中,泄密的还有哪些人、哪些机构?这些都有必要调查清楚,以堵塞漏洞、防微杜渐。

  近年来,围绕招投标,评标专家违法违规案件屡见不鲜。以江西为例,2022年9月以来,该省公布的评标专家违法违规案例就有43起。

  本该代表公平公正的专家,一旦与招标人、投标人、中介串通勾结、暗箱操作,充当利益掮客,要么看钱打分,要么敲诈勒索,必然会损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市场秩序。对此,必须强化监督,并严厉惩处,以儆效尤。

  当然,各地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以监督和约束评标专家公正履职。比如远程异地评标和不见面开标,最大可能减少利益相关人的线下联系;再如,推行评标专家随机“盲抽”,避免评标专家打“人情分”“关系分”等。

  此外,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管,也刻不容缓。前不久,河北省发布《评标专家不良行为评价及动态管理办法(试行)》,针对评标专家不良行为评价实行记分制,记入评标专家个人档案,由相关行政监督部门通知所在单位并在河北省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平台公开。

  外在监督固然需加强,专家自身也要多些反求诸己的清醒。一支健康的专家队伍,是确保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评标专家理应有职业荣誉感,成为市场和社会的“良心”,不能动辄被收买、自甘堕落。

  □龙之朱(媒体人)

  (新京报)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应对人口老龄化,记忆门诊如何更好“把记忆留住”?

未来,臧渡洋教授课题组将继续围绕声悬浮气泡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气泡的表面特性及其动力学、热力学性质等,持续推动相关领域“1→0”反向科研攻关,为声悬浮气泡在材料工程、流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完)

中新健康丨上海探索打造多层次肿瘤防治网络 实现联动诊疗

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当前,高温天气带来用电、用能需求阶段性上涨,要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发挥好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作为能源供给主体的作用,持之以恒做好供需预测、燃料保障、跨省跨区电力支援、机组运维检修等各项工作,确保电力供需顺畅衔接、有序运转。推动风能、太阳能、水电、火电、核电等各类机组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区域间协调平衡。进一步夯实煤电保供稳价举措,加强煤电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

李扬:应着力改善“惰性”存款的结构问题

本届投资年会以“投资广州,投资未来”为主题,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数字经济、绿色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趋势,开展深度对话。本届投资年会还发布了“投资广州十大项目”和新一批“投资广州全球合伙人”。

总要去趟云南吧|开远有多远

对于2023年的这项支出,回复公告中有解释称,基于公司销售业务中的正常接待活动需求等,2023年度公司向关联方贵州名帅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宁波国帅酒业销售有限公司采购酒水。上述关联交易已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及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定价公允合理,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湖南怀化一小学食堂吃出“鼠头”?当地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

从一些公开报道的细节中可以发现其中原因。首先,提及“伏特台风”的两家美国公司都是美国政府的合作伙伴。2023年3月24日,微软公司获得了美国国防部联合作战云项目的第一批任务订单。2023年11月7日,美国流明科技公司赢得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DISA)价值1.1亿美元的五年期合同订单。其次,根据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美国总统需要在今年2月5日前,向国会提交包括联邦政府下一财年预算申请在内的预算报告。巧合的是,美国国会、美国政府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和美国网络安全企业在1月31日举行会议,讨论中国在网络领域里对美国国土和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期间这些部门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以此要求国会在网络安全方面进一步加大人、财、物投入。最终在3月11日美政府公布的2025财年预算申请文件中,联邦政府在民事行政部门和机构的网络安全预算达到了创纪录的130亿美元,较2024财年又提高了10%。其中,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预算达到30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加1.03亿美元。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预算增加了2500万美元专门用于“网络和反间谍调查能力”建设。此外,今年正逢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和民主两党都不想在中国问题上“丢选票”,通过公开“讨伐”中国,国会议员们还可以提高自身曝光率,收获不错的政治资本。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